二氧化碳全球暖化是骗局
科学上有很多东西是争论的. 当发达国家需要时,某些科学上不清楚的东西,却在利益驱导下被妖魔化,并进而成为抑制发展中国家的武器。比如二氧化碳这个东西,本来浓度不高时对人类无害,但现在却因政治利益的关系而被妖魔化成了毁灭人类的魔鬼。最近川普总统指出二氧化碳全球暖化是骗局, 其实这话最早是美国交通部前首席科学家财Fred Singer 说的.科学上的证据如下:1. 历史上二氧化碳浓度远高于现在,地球温度与二氧化碳浓度变化的相关性很差
研究表明地球温度历史上一直在12-25度间震荡,现在的地球平均温度仅15度,接近最低温度,温度回升是正常的,没二氧化碳也会回升,国家海洋大气局的图表指出:虽然近150年地球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但是这种增加从一万八千年前上一个冰河期结束就开始上升了。从长期坐标看,目前二氧化碳是历史上比较低的时期。另外一份图表说明,地球二氧化碳从1750年开始就以相同的增长率增长到1950年。而地球过去100年里温度上升,大部分是1940年以前,而人类开始大量排放温室气体是1950年后。再把时间延后, 4.3亿年前, 二氧化碳浓度比现在高十多倍,全球均温低于现在,所以二氧化碳并非地球温度的主要决定性因素.此外,研究还发现历史上二氧化碳浓度上升比地球升温晚,700年左右,就是说是某种因素先导致地球升温, 然后温度上升导致溶解于海洋里的二氧化碳被释放到空气里.所以不是二氧化碳浓度升高导致地球升温,而是反过来,地球升温导致二氧化碳浓度升高.
2.地球的温度主要是太阳的周期性活动造成的
研究表明历史上太阳活动增强时,宇宙射线强度也增加,同时地球温度上升,考古数据揭示宇宙射线强度变化跟地球温度变化的曲线惊人地拟合,然而二氧化碳浓度变化与地球温度的变化却不完全拟合,比如自1900到1940年期间人们忙着打战,二氧化碳排得不是那么多,但气温涨得很快,1940到1975年全球经济复苏,二氧化碳浓度涨得飞快,但温度却在下降,而 太阳耀斑的变化曲线却跟地球温度几乎完全拟合,所以,地球温度变化主要是太阳的作用,而不是二氧化碳。地球温度在历史上一直在12-25度间震荡,现在的地球平均温度仅15度,处于历史较低值,温度向平均值回归非常正常,就算今后我们一克二氧化碳不放,地球温度也会上升,人能做的只是了解这个自然规律,做出相应政策调整,而不是与地球太阳战斗。
3. 二氧化碳不是地球温室效应的主角
温室效应是由于空气中的某些气体分子吸收地球往外太空释放的红外线造成的,可是图3表明空气中的水分子对红外线的吸收峰比二氧化碳多得多,而且在大气层中,水蒸气的通常含量比二氧化碳高26倍,所以温室效应里水蒸气的贡献是主要的, 部分文献说水蒸气的贡献占95%。而二氧化碳对于温室效应的总贡献仅仅3.62%, 另一部分说水蒸气的贡献占66-85%, 但无论是支持二氧化碳全球暖化论还是反对该理论的都同意在地球的温室效应里, 水蒸气的贡献是主要的.
此 外,温度增高大气里的水蒸气含量也会上升,地球的云量也将上升,云雾微粒会反射太阳光,反过来导致地球温度下降. 然而人类现在没法估测到云雾的生成和消落, 事实是目前连一星期后是否下雨也算不准, 所以现代科学到目前为止并为对造成地球温室效应的主变量根本就没搞明白,这是目前气候模型不靠谱的主要原因. 巴黎气候协议的主要根据是在Nature上的一篇文章Greenhouse-gas emission targets for limiting global warming to 2°C." Nature 458(7242 ): 1158.根据这篇文章, 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IPCC)要求今后国际二氧化碳排放限制在8000亿吨之内.然而这种决定国际科技政策的文章里.我没有看到对影响温室效应的主变量水蒸气的研讨.一个计算模型如果建立在次变量的研究上而对主变量忽略不计,这样的计算模型适当么?
4. 暖化在两万年前就开始了,暖化速度并没有因二氧化碳排放加快
全球暖化论者不断跑两级去拍北极熊,和喜马拉雅上上咔咔倒塌的冰川,高喊海平面要大幅上涨。试图忽悠那是二氧化碳排放的结果,可实际上在人类大规模排放二氧化碳前,冰川就开始消融,海平面就增长了130米了。见下图:
看明白了,从1820年开始,冰川就进入消融步调,那是工业革命刚开始,二氧化碳排放量很少,根本影响不了气候。到1950年后,人类才开始大规模排放二氧化碳,如果二氧化碳排放真能影响气候,那么1950年后冰川消融速度应该高于此前,事实上是冰川消融速度没多大变化,反映的是上面所说的二氧化碳在温室效应中分量很少,对气候影响不大的事实。下面海平面的增长图也一样,在人类有文字记载前,全球就开始升温了,海平面上涨了130米,那时人类还没有工业革命,除了自己新陈代谢放出二氧化碳外,不会烧煤油气,可见地球该升温就升温,人类就算一克二氧化碳都不放也会升温。
非常不错.... 骗子太多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