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国崛起靠自己,中美一战是大势使然
美国正式对三百四十亿美元的中国进口商品加征两成半关税,中国商务部亦不甘示弱,随即对同等价值的美国进口商品征收报复性关税。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全面开打,双方剑拔弩张,中国能否跨过这一道坎,将成大国崛起的关键。美国总统特朗普杀气腾腾对中国发动贸易战,甚至扬言在两周内"加码",再向一百六十亿美元中国商品开征关税,最终更可能将征税规模扩至五千五百亿美元,简直没有最疯狂,只有更疯狂。事实上,特朗普在竞选期间已将制裁中国写在政纲内,如今不过兑现承诺。尽管中国商务部扬言不会率先开出"第一枪",甚至一度以为增加购买美国农产品和能源产品就能和气收场,但事实证明只是一厢情愿。
是福不是祸,是祸躲不过。显而易见,今次美国主要剑指"中国制造2025"计划内的产品,可见其挑起贸易战的真正目的并非为了追求所谓的贸易平衡,而是为了阻挠中国科技发展,遏制中国崛起。只要中国崛起挑战美国霸权,只要中国制造威胁美国科技领域,贸易战就不能避免,不管谁当总统也是一样,过去奥巴马的"重返亚太"战略也是如出一辙。
问题是,当今世界是地球村时代,随着全球分工和各式自由贸易协定签署落实,各国产业链俨然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互相高度依赖,贸易战愈演愈烈,影响绝不止于两国之间。香港作为中美贸易转口港固然不能幸免,但中国需要进口大量原材料才能完成出口美国的产品,在全球一体化下,欧盟以至其他亚洲地区同样牵一发而动全身。碰巧的是,特朗普突然把矛头也对准欧洲盟友,对进口汽车及钢铝制品征税,开罪了一票人,欧盟在这场贸易战的取态,是站在美国一方还是倒戈中国,由是备受关注。
外界期望中国利用合纵连横策略反客为主,拉拢欧盟孤立美国,让对方知难而退,不是没有道理,可惜理想归理想,现实归现实。随着欧盟拒绝在即将举行的中欧峰会上发表共同声明反对美国贸易政策,欧盟的取态已是不言而喻。诚然,中欧虽有共同贸易利益,但中西方截然不同的政治体制和价值观,已注定中国只能成为西方世界的"外人"。相反,美欧关系虽然大不如前,但在共同的民主体制和价值观下,不可能真正反目。有人形容这是一家人关起门来闹不和,怎么闹仍然是一家人,多少反映了真实情况。再说,中国崛起不仅威胁美国,同时威胁欧洲。这些年,全球经济重心逐渐从大西洋向太平洋转移,而世界经济中心互换也意味政治体制更迭,影响各国地位。在这样的背景下,欧洲的民主体制自是不容被中国模式取代,更不可能在这场贸易战站到中国一方。
更不可不提的是,历史总是惊人的相似。美国发动今次贸易战,显然是三十多年前美日贸易战的翻版。当时日本经济总量位居世界第二,日本制造横扫美国市场,美国对日本的贸易逆差巨大,最终美国出手胁迫日本签订《广场协定》,日本泡沫经济爆破。如今的中国和当年的日本极为相似,美国会否在贸易战后配合金融战,甚至策动实体战,谁也说不准。
此外,十九世纪七十年代,西方自由资本主义走向尽头,为转嫁经济危机,德国率先高举贸易保护主义大旗,对入口商品征收重税,英法等国相继反制,最终引发第一次世界大战;一九二九年至一九三三年世界经济大萧条,导致意大利、德国、日本法西斯政府相继上台,同样引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现时保护主义、孤立主义、民粹主义相继抬头,一切轨迹与两次世界大战前夕如此接近,是否意味和平日子终于到了尽头,第三次世界大战的硝烟味愈来愈浓?
都说有危就有机。中国倡议的"一带一路"正逐步落实,能否把握这个战略机遇加速开发沿线市场,令中国减少对美国经贸的依赖,正是这场贸易战由危转机的关键。摆在面前的事实是,中方为贸易顺差国,手上筹码不多,只能采取拖字诀,拖到美国企业和消费者怨声四起,拖到特朗普不能坚持下去,形势才有机会逆转。最怕中国未打先怯,未硬先软,那就说甚么也是枉然。
对于香港,中美大战除了令转口贸易受到拖累,粤港澳大湾区的发展亦无奈增添不明朗因素。众所周知,中央将大湾区定位为全球第一湾区,预计二○三○年就会成为全球制造业中心、创新中心和国际金融中心,惟有关规划一再推迟出台,贸易战会否令投资者抱观望态度,窒碍未来发展,不能不令人疑虑。
说到底,大国崛起靠自己。中美一战是大势使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中国要是重蹈息事宁人的覆辙,一味以为花钱就能买平安,最终只能自食恶果。现在的形势很明显,美国希望贸易战速战速决,在最短时间内将利益最大化,中国惟有不惧战、不畏战,拖磨下去才能站稳脚跟,化被动为主动,就像当年的韩战将美国逼到谈判桌一样。问题是,中国恐洋惧外的劣根性深入骨髓,真的能做到以战止战、以牙还牙吗?
非常不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