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星 发表于 2018-2-21 00:04:47

德国医保体系双轨制有违公正提高效率

所谓双轨制,指的是公立法定医疗保险与私营医疗保险公司并行的医保制度。在德国居住的所有居民,不论其是否持有德国国籍,都必须参加医疗保险。大多数居民参加的是公立医保,而选择私营医保的居民比例大约为11%(2014年数据);但是通过私营医保支出的医疗费用比例,则远远超过11%。

相比公立医保,私营医保对于中青年较高收入人士具有缴费低、服务好的优点。在专科医生处挂号时,其服务优势体现得尤其明显:公立参保者能够预约到的挂号时间往往要排到好几个星期之后,而参加私营医保的人士,往往能够实现"上午电话预约、中午就能看病"。此外,私营医保客户还能获得单独病房、主任医生亲自负责、报销额度更高、报销范围更广。


双轨制提高效率、有违公正

不过,公立医保也有其优势。与私营医保缴费额随着年龄上升不断上涨不同,公立医保的价格对老年人可谓十分友好。同时,公立参保者只需要缴纳自己的费用,其尚未工作的子女医疗费用也能为医保公司所报销。相比之下,私营参保者则需要为其家人额外再购买医保服务。此外,虽然公立医保的服务不及私营医保,但是却依然覆盖了大多数的就诊与处方药费用,还提供定期的免费体检等服务;此外,在发生重大疾病的情况下,公立医保还会进一步提高报销比例,有效避免了因病致贫的现象。

由于私营医保的缴费额不与工资收入挂钩,而与当前健康状况以及年龄相关,因此主要受到高收入人士的青睐。对于公立医保而言,高工资客户的流失意味着大额收入的损失,也就拉低了公立医保的平均缴费水平。出于这一原因,医保双轨制长期以来受到德国左翼政治力量的诟病,认为这是为高收入人士逃避社会责任创造机会,医生、诊所对私营医保客户优待有加的现象更是加剧了社会不公正。而支持坚持双轨制的人士则认为,私营医保能够为每个病人支付更多的诊疗费,从而提高了诊所、医生的收入水平,对德国医疗体系的健康运转大有裨益;此外,公立医保对于新型药物、试验性疗法的态度较为保守谨慎,往往要等到多年后才将其列入报销范围,而私营医保公司则对此慷慨得多,因此"双轨制才是推动医疗科技进步的动力"。


德国人均医疗开销每月360欧元

虽然社民党与联盟党并没有在组阁谈判中弥合有关双轨制的分歧,但是在另一个有关德国医保制度的问题上却达成了一致。根据组阁协议草案,新一届政府有望提高雇主分担的医保费用比例,使其与雇员缴纳比例持平。事实上,德国以往一直执行雇主与雇员承担相同比例公立医保费用之政策。比如:一名税前月收入为3000欧元、参加公立医保的普通工薪族,每月从工资中扣缴的医保费用约为300欧元左右,而其雇主还需要再额外向公立医保缴纳相同额度的一笔费用。


几年前,由于经济不景气,雇主集团成功游说联邦议会修改法律,将雇主缴纳额度封顶,而雇员自缴部分则继续按比例水涨船高。德国经济界人士认为,"雇主封顶"政策有效降低了企业的人力成本,从而增强了德国企业在全球市场上的竞争力。而左翼政治力量则一直对该政策表示不满,认为这相当于削减劳动者的工资,从而让资本家在海外市场赚得超额利润。

此次社民党与联盟党就雇员雇主医保费用承担比例问题达成一致,则有助于略微平息上述争议。不过,包括医保费用在内的德国社保支出持续上升、企业界抱怨德国人力成本过高的问题中短期内依然无法解决。根据德国联邦劳动与社会保障部2017年发布的数据,当前德国社保费用每年总开支约为9180亿欧元,相当于GDP的29.3%。这一比例显着高于全球平均水平,即便在欧盟内部也属偏高行列。数据还显示,9180亿欧元中,国家、企业与雇员各承担约1/3。

社保费用总开支包括了医保、退休金、生育与儿童补贴、失业金等。分摊到8200万德国居民头上,相当于每人每月900余欧元。其中,医疗开支是最为主要的一部分,每年达3600亿左右,相当于全国GDP的11%,且该比例呈现不断上升趋势。人均医疗开支则相应为每月360余欧元。

德国联邦统计局指出,医疗行业已经成为了德国经济的最重要产业之一。一些公共卫生政策专家则担忧地指出,随着人口老龄化,医疗开支比重将继续走高;而医保公司监管不力,也导致过度医疗现象层出不穷,进一步加剧了费用高企的局面

也许吧 发表于 2018-3-19 17:50:59

好人必有好报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德国医保体系双轨制有违公正提高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