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籍华人在中国的“超国民待遇”
按照中国公安部集中推出的“八项出入境便利措施”中的第六项,“为外籍华人提供签证、居留便利”,外籍华人在华工作生活所需的居留许可,便可以由之前最长不超过3年,增加至最长5年。至于更常见的签证,则将由之前最长1年多次有效,放宽至5年内多次有效。至于签证这一块,老实说我是没大看懂的,因为我2016年都才办过10年有效的多次入境探亲签证,每次入境可逗留60天。所以除非这个“由1年放宽至5年内多次有效”的签证逗留时间远超过60天,不然我没能get到那个“提供便利”的点。可是居留许可这个新措施,确是真的太有用了。
所谓居留许可,与签证完全不同。众所周知,中国没有“绿卡”的概念,只有一个可遇而不可求、每年只发几百上千份、极难办理的“外国人永久居留证”。这个现阶段一般人就不必多考虑了。而多次入境的探亲或旅游签证虽然可以自由出入中国,但是却无法在国内享有就业等必要资历,对打算定居中国的外籍华人而言,是很头疼的,也因此延伸出不少外籍华人在国内“打黑工”的情况。
而若想拿到居留许可,则需要经过一段清晰、却很繁复的手续。以办理工作居留许可为例:办理人需要自己先返回原居住地(护照所在国)办理无犯罪记录证明、学历证明、体检等;雇人公司(需是有资历聘请外国籍人士的公司)需要帮忙办理外国人在华工作许可证;办理人凭着这些材料,再在中国驻外大使馆、领事馆,办理Z型工作签证;再以Z型工作签证入境国内,并于30天内办理工作居留许可。
整套手续办理下来动辄耗时数月乃至半年之久——而其有效期也只有最长3年(通常都是1年或2年)。期满还需要续签,虽然续签手续简单不少,但仍是费时费力的工序。这次新措施的颁布实施,目的是企图吸引更多海外华人到中国投资或居住,也确实令我颇为雀跃。
不过这也就牵扯到另一个话题,外籍华人在中国工作生活,到底遭受着怎样的待遇?
按照“人民网”公布的数据,“中国很可能是世界上国际人口比例最低的国家。按照统计,在中国的外国人大约只有不到80万。全世界各国的国际人口的平均比例为2.3%,发达国家一般在10%左右,发展中国家1.6%,印度0.4%,而我国却只有0.06%。”。在那80多万人中,来自韩国的占近半,来自非洲的则有接近15%。考虑到外籍华人大多是欧美、大洋洲、日本、南洋各国的国籍,因此占整体比例预估也只有一两成,也即10万人上下。
首先,可能是我孤陋寡闻吧,但是在此措施出台之前,外籍华人在国内所接受的待遇,与其他外国人并无甚大区别。无论是下飞机后最直观的“中国公民/外国人”通道二选一的安排,还是派出所、医院等政府、事业单位办理手续时“本地户口/外地户口/外籍人士”三选一的情况,在法律和政策面前,外籍华人基本都等同于外国人。
其次,这个群体一般生活在上海、深圳、北京等大城市。而以北京为例,该群体在一些方面的待遇,确实是“超国民”的,尤其是与户口相关的事宜。譬如买房、买车摇号这方面,北京户口的居民可以直接买房,直接摇号;外地户口居民则需要在京居住满5年(以社保为准),才有买房和摇号的资格;反观外籍人士,只要拥有可在国内持续居留超过1年的签证/居留许可,并且已在京居住满一年,便可以买房、摇号。
除此之外,在诸多事业单位、政府部门,譬如北京市各车辆管理所、各派出所等,都会有专门涉外的办事窗口,往往能省去大量等待时间。这些都是外国人在华享受到的“福利”。
但另一方面,外籍人在华自然也会有限制。譬如最直接的,有些旅游景点、政府单位、医院等机构,虽然有“外国人窗口”,但同时也会有“外国人价格”;而再说回北京的例子,纵使可以在很短的时间内就买房、摇号,但是买房同时也是不能申请贷款的,并且只能购买70年大产权的住宅,限于1套——也即需要在北京动辄上千万的房产市场,全款购置。
总的来说,外籍人士在华,尤其是在一线城市受到的待遇,并不如当地居民,但确实比外地户口人士在不少方面享有更多“优待”——毕竟外籍人士人口有限,且对北、上、深等市的向往程度不如外地人士那样强烈,也不至于像外地户口人士一样对一线城市的管理造成人口压力。
按现在的趋势,这类“优待”虽然未必会越来越多,但是限制性措施肯定会越来越少,签证、居留许可等证件的办理也会越来越方便。根本原因,还是为降低人才流动的壁垒,也为改善中国高层次人才仍处于“出多进少”的情况
谢谢分享!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