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的成年人患有沉默杀手之称的高血压
国际顶级医学杂志《柳叶刀》(Lancet)最新一期同时刊发了2篇有关中国高血压管理现状的最新研究。在中国,中风是一个主要的致死原因,而高血压控制不利则是导致中风的重要风险因素。高血压病因几乎没有迹象和明显症状而被普遍忽略,因此也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这两篇针对中国高血压研究的文章由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蒋立新教授带领团队进行调查研究后着成并发表。这两项研究是我国迄今覆盖最广、规模最大的高血压管理现况调查。
中国高血压的覆盖、意识、治疗和控制研究
其中一篇论文的调查来源于国家重大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心血管病高危人群早期筛查与综合干预项目”。该项目从2014年9月至2017年6月在全国31个省开展,累计筛查35-75岁城乡社区居民超过170万人,平均年龄为55.6岁,其中女性占59.5%。
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年龄、性别调整后,高血压检出率为37.2%、检出的高血压患者中知晓率、治疗率和控制率分别为36%、22.9%、5.7%。
统计显示,在接受治疗但未有限控制的高血压患者中,81.5%的人都只使用一种药物。同时,知晓病情并接受治疗的患者的比例在不同的人群中也有显着差异。具有以下特征的人群对高血压认知和治疗的可能性较低:收入少,年龄小,男性,对此前心血管病缺乏认知,糖尿病,肥胖症,或者酗酒。
降压药物使用现状
同时发表的另一片论文调查对象则是中国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中的降压药物,是首次全国范围内的降压处方药调查。这也是“基层医疗服务能力及质量的综合评价”项目的一部分。
研究集中于3362家四种不同类型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城市地区的社区卫生服务站、乡镇卫生院和农村卫生院。研究团队复印了过去一年的药房药品存储记录单和门诊处方等十大类原始文件,集中在国家心血管病中心进行信息提取。
分析结果显示各机构的降压药库水平参差不及,8.1%的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没有任何降压药物,而配有所有4类降压药物的机构仅占33.8%。最广泛使用的降压药是钙通道阻滞剂,其中硝苯地平缓释片最常储备。
研究还显示,药物获得的难易还和基层医疗站本身的类型和所在地区的经济有关。乡镇卫生院最容易获得药物,而位于中国西部地区的乡村诊所和医疗站最难以获得药物。
此外,只有32.7%的医疗站储备高性价比药物(指南推荐的低价药品),但这类药物在高血压门诊处方中的使用比例仅为11.2%。而高费用药物往往优先于低价药先开给患者。
如何直面高血压挑战?
研究团队指出,中国需要一套普遍性的而非针对性的高血压治疗方案。“如果没有平行的措施来改善治疗,仅仅是教育和筛查是完全不够的。”
他们建议应该制定自上而下的方针,提供健康教育、免费的血压筛查、更多的可负担药物,以及普及预防高血压的方法。
针对和每个人息息相关的健康问题,党的十九大也重点提出了“健康中国战略”,要完善国民健康政策,为人民群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健康服务。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建立中国特色基本医疗卫生制度、医疗保障制度和优质高效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健全现代医院管理制度
看看,学习学习 非同小可 纯粹浪费时间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