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联储启动缩表快速收紧货币表明一个大时代正式结束
美联储公布最新的议息会议结果:保持利率不变,并从十月开始削减资产负债表。同时预期今年仍将加息一次,明年加息三次。
我知道很多同学根本看不懂这些玩儿,如果对「加息」还有点概念,那么对「缩表」,肯定很多老铁都是一脸懵逼。不要紧,看完文章,保证你豁然开朗,开心得会笑粗声来。
01
从2015年开始,美国央妈加息已经四次,但开始缩表,则是首次。
时间倒回9年前的全球金融危机,彼时美联储为了挽救危机,迅速将利率下调至零,但并无卵用。随后便开启了浩浩荡荡的量化宽松(QE)的货币政策,引领了全球货币超级宽松的十年。
然而,历史上的货币政策,总是和经济金融周期一样,宽松和紧缩交替出现。就在今天凌晨,美联储宣布正式启动缩表,这意味着美国过去十年宽松的货币政策,正式加速转入紧缩。
更重要的意义是,这也意味着,全球范围内的货币宽松政策,也将跟随美国央妈,加速退出。
因此,一个时代正式结束的说法,毫不夸张。其深远影响,不是现在我们就能完全料到的。一年后,两年后,三年后,甚至更长时间再来看这个起点,才会发现它的历史性标志性的意义。
历史上,美联储启动缩表后快速收紧货币,曾导致了包括但不限于拉美债务危机、亚洲金融风暴,以及美国科技股泡沫破裂等一系列经济「硬着陆」,此次情况会历史重演,还是会全然不同,且行且看。
02
三张表
这一部分才是本文的重点,所谓的科普时间。
经济分析的结论往往都不是完全可靠的,尤其是宏观分析,几乎没有经济学家能完全搞对,大家追求的都是概率的结果。为此,我一直倡导同学们不要轻信任何一个经济学家的结论,你需要关注的重点是数据,逻辑和论证过程。
当然,要关注这些东西的前提,是你得懂基本的经济金融常识,比如你看大家讨论缩表讨论得很欢脱,但你连啥是缩表都不知道,你当然只能看大家装逼了。
缩表的表,指的是央妈的资产负债表,英文叫Balance Sheet.
以小明的包子铺为例。
我开这个包子铺肯定是为了赚钱,而赚钱是所有商业活动的终极目的,为了表达这个目的,我们有了小学就学过的第一个基本等式:
收入-成本=利润。
好比说,小明包子铺今年卖了100万的包子,成本是80万,那利润就是20万。
100万-80万=20万。
这是什么呀,同学们?这是一道最简单的小学应用题。但它其实就是小明包子铺的利润表!
可是,包子不会凭空产生,我得租个店面,购置设备,买原材料(面粉、肉、菜什么的),还得请人。这一切都需要什么?都需要钱是不是!
比如说,我为了要把包子铺开起来,需要投入100万,这100万用来干嘛呢,就是做以上这些事:租店面,买材料,买设备,招人,等等。
这个时候问题来了,我自己只有50万,所以为了完成包子铺的伟大梦想,我向我爹地借款50万,这样就能保证包子铺开张运营了。
经过以上简单得白痴都能看懂的分析,我们发现,我为了要通过卖包子赚钱(赚取利润),首先我得投入资源,这些资源,是我产生收入的基础。它们的货币化表示,即是小明包子铺的资产。
资产的意思,就是一个公司用来产生收入的资源总和。它按照来源,可以划分成自己的,和别人的。或者叫,自己所有的,和借来的。于是我们有了第二个基本等式:
我开设包子铺的资源总和=我自己的+我借别人的。
我投入的100万=我自己的50万+我借爹地的50万。
在财务上,给这个等式里的各项换了一些装逼的名字:
资产=所有者权益+负债(也就是 自己的+借别人的)
以上这个等式展开,就是会计上的第二张重要的报表:资产负债表。也即是我们讨论的美联储缩表的那张表。
简单地说,资产负债表,表达的就是一个公司的资源,按照来源来分,可以分成自己的,和欠别人的。自己的叫权益,欠别人的叫负债。
当然,这其实只是一个划分的标准,实际上的资产负债表,除了按照来源,另一个重要的划分标准是按照流动性好坏来分,这个细节就不展开了。
无论是资产负债表,还是利润表,它们记录的经济活动,都是按照经济和商业本质来对应,这是什么意思呢?
比如隔壁老王是个穷人,每天在我包子铺买包子,但是从来不给钱。半年下来,欠了我的包子费5000块。那这5000块算不算我的收入?
从现金的角度来说,我一毛钱也没收到,所以它不应该算。
但是从经济和商业本质上来说,包子给老王吃了,他也有义务未来偿还这5000块,我事实上也形成了对他的追偿权。因此,这5000理所应当算着我的收入,只是暂时还没收到现金,需要用一个中间账户来过渡,这个中间账户就叫「应收账款」。等到老王把钱付上时,应收账款就消失了。
再比如,我买了个锅炉,现金立即付出了10000块。公司的现金马上就减少这么多。但是从经济本质来看,这个锅炉可以用10年,之后每年都不必再付钱。所以平均看,这十年每年的成本实际上只是1000块,而不是10000.这就是会计上所谓的折旧。
总之,你会发现,按照经济和商业的本质来处理每笔商业交易,和按照现金在口袋里流进流出,在很多时候是有差异的,有时这种差异需要长达十年才能弥补,有时永远也不能消除。前者在会计上叫暂时性差异,后者叫永久性差异,它们的存在,对公司的利润表,纳税等,都会有广泛深入的影响,这个逼我今天就不装了。
为了处理现金流入流出和利润表及资产负债表表达的经济本质之间的差异,于是就出现了单独的一张报表:现金流量表。它的含义很简单,就是把企业的每笔交易,按照现金流入流出的角度记录下来。
比如,老王欠我的包子款,全是赊账,我在利润表上和资产负债表上分别会计入收入和资产项(应收账款),但是在现金流量表上,不会做任何处理。
至此,一个企业的商业经营活动,就完整地数字化呈现出来了:
利润表-表达的是商业行为的终极目的:赚钱!
资产负债表-表达的是为了赚钱,我所能动用的资源及它们的来源。
现金流量表-从现金流入流出而非商业本质的角度对前两张表做出的补充。
怎么样,大学里起码要学两年的财务分析,我一篇文章就全给你整明白了。
惊不惊喜,意不意外?
又惊喜又意外?那你转不转发,嗯?
三张表之间其实有千丝万缕的联系,它们是有机结合在一起的,但今天不打算讲它们的链接,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关注我们的训练营,里面有更详细的展开说明。
03
扩表与缩表
缩表其实对应的是扩表,指的是资产负债表的缩减和扩张。
回到小明的包子铺。我有100万资产,包括50万自己的权益,和50万借来的负债。
假设第二年我要新增包子的产量,于是向银行贷款20万,用来购买锅炉等设备。于是在资产负债表上,表现为:
资产总量+20,负债总量也+20,而权益部分不变。也即是变成:
120=50+70.(以前是100=50+50)
这就叫资产负债表的扩张,简称扩表。
反过来,等到第三年,我归还了一部分银行借款,比如10万,那么资产负债表变成:
110=50+60.(以前是120=50+70)
资产减少,负债也减少。这个过程即是资产负债表缩减,简称缩表。
对于各国的央妈来说,本质上,它们同样拥有和小明包子铺一样的资产负债表,只不过他们的资产负债的项目和一般的商业企业不一样。
中央银行的资产,主要是黄金、外汇、持有的有价证券(主要是国债等)。负债则主要是发行在外的货币。现代货币的本质,实际上,就是基于政府信用背书的国家对人民的一种负债。
在此前讲货币派生时就提到,现代央行发行货币,通常以政府债务为锚。例如在美国,美联储发行货币,通常是通过购买美国国债进行,详细过程不赘述。
央妈购买资产(例如国债),对应的负债就是发行货币。这一过程即同时会增长央妈资产负债表上的资产(如国债)和负债(发行的货币)。
央妈们一开始购买的资产都是信用评级最高的国债,但是在非常时期,如金融危机时,国债根本不够,于是开始降低标准买商业债券。例如美联储购买的大量的MBS.日本央妈更夸张,丧尽天良地买了很多股票!
央妈们买买买的过程,即是通过购买资产,释放货币给市场。前者增加表上的资产,后者增加表上的负债。这就是所谓的扩表的过程,又被叫做QE.
在非常时期,央妈通过这样的手段,往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的同时,也支撑了资产的价格。当危机中各种风险资产价格都在狂跌时,谁有能力成为终极接盘侠?只有央妈!
然而,庞大的资产负债表,并不是经济发展的常态。因为这意味着市场里被注入了大量的货币,它带来的最大的副作用,就是资产价格的泡沫,或者叫通货膨胀。
一旦经济本身好转,央妈就会开始收回之前大量注入市场的货币。怎么操作?就是用上述扩表过程相反的方法,称之为缩表。
具体来说,就是等到手上的债券到期后,不再续购,这样随着到期的越来越多,央妈的资产规模就会瘦身,对应的负债也会消失。这叫被动缩表,美联储目前就是采取这种方式进行缩表。
另外,当央妈认为流动性需要快速收缩时,还可以主动抛售手上持有的资产,例如把MBS卖给商业银行,这样就主动收回了市场的货币。同时缩减了资产和负债规模。这个过程叫做主动缩表。
04
缩表对普通人的影响
所以说了辣么多,美联储选择缩表,对你有什么影响?
答案是:基本没有影响。哈哈哈哈哈哈哈哈。
因为你连起码的逻辑都不懂啊,怎么能影响到你?
就好比,房价的涨跌,对于一个从来不关心房市的人来说,有何影响?螺纹钢的涨跌,对于一个从来不关注商品市场的人来说,有何影响?股市的涨跌,国债的涨跌,对不关注金融的你,有何影响?
什么影响都没有,对不对?
可是,不少老铁又成天都在绞尽脑汁想:何以解忧?唯有暴富!或者在想怎么理财。如果你天天在考虑这些,那对你的影响就是大大的。
如果以上关于三张表的解释,和缩表扩表的解释,你还看不懂的话,你可以把这结论拿走:
美联储缩表对应的是美元货币的加速紧缩,美元是世界货币,这会加速美元回流。逻辑上,它会对全球货币造成贬值压力。为了应对这种压力,全球货币都必须面对被动紧缩的压力。
于是我们看到中国央妈老早就开始强化资本兑换的监管,甚至还修改了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
尽管短期人民币对美元走出了一波可观的升值走势,但是随着美元继续加息以及缩表的推进,未来两三年,人民币重新面临贬值压力,是必然的。除非能出现,中国经济显著好于美国经济基本面的情况。然而最新的中国七八月份的经济数据表明,这一情况出现的可能性极小。
美联储缩表后,欧洲央行必然也会跟进,很简单,不跟进欧元就跌成翔,欧洲可不能学我们搞资本管制,不准钱跑出欧洲,那边是「万恶的资本主义」,所以一旦欧元贬值压力增大,直接后果就是资本出逃,这对刚刚复苏的欧洲经济,是不可承受之重。
全球货币都正在或者即将进入紧缩时代,人民币有何理由独善其身?目前能做的已经做到极致了,包括空前严厉的资本管制,以及修改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等。未来等着我们的,大概率是被动紧缩的货币政策,以及国内经济基本面难以中短期走出L型底部的可能。
是时候真正破除货币只会永远宽松的一厢情愿的美好幻想了,也是时候重新思考这一论调下,对某些大类资产「只涨不跌」的朴素判断了。
货币和经济一样,永远都是在紧缩和宽松中间来回摆动,人们应该做的,不是坚持其中一个方向,而是踩准这摆动的节奏,才能在经济的浮浮沉沉中,不迷失了自我。 不错不错.,..我喜欢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