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大船到大飞机,中国军事科技不再是笑话
4月27日,天舟一号成功实现在轨补加推进剂。26日上午,我国第二艘航空母舰正式下水。
5月5日14:00,中国自主研制的首款国际主流水准客机C919,
在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完成首飞,共飞行约78分钟。
大船我们之前就了解了,下面介绍一下大飞机:
胖九自述:
大家好,我叫C919。我是国产大客机,也有人叫我“胖九”。
我的全称是“COMAC919”。“COMAC”是中国商用飞机有限责任公司英文名称的简写,“C”是COMAC的第一个字母,也是中国的英文名称China的第一个字母。
C919,第一个“9”寓意天长地久、经久不衰,“19”代表我的最大载客量是190座(ID:)。
作为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短程商用干线飞机,我的标准设计航程为4075公里。什么概念?相当于我可以一口气从长春飞到拉萨。你问我能搭载多少人?哈哈,最少158人,最多190人。
我名字中的“C”还有一层意思,表明了我与空客(Airbus)首字母A、波音(Boeing)首字母B的竞逐蓝天之心。
C919飞机首飞前,商业大飞机制造产业技术难度高、资金需求大、风险系数高、研制周期长,因此行业壁垒很高,只有少数国家能够独立承担大飞机的研制与生产,形成了波音和空客双寡头垄断的格局。
波音,特别是后起之秀空客的成功经验表明,政府支持、面向市场、重视技术研发和全球合作是商业大飞机制造企业成功的关键。
在上述背景下,此次C919大型客机首飞成功意味着我国正式拥有完全自主产权的大飞机平台,也意味着中国正式成为波音、空客两大飞机制造巨头竞逐蓝天的对手。同时,首飞的成功进一步完善我国在航天航空领域的蓝图。
客机C919的首飞成功让“C919”成为网络搜索热词,截至5日下午20点,该词微信指数高达3445373,远超同期其他热点事件。
据报道,目前C919已经获得全球570架订单,其中还包括美国通用电气租赁、德国普仁航空、泰国都市航空等国际客户。但在正式交付之前,C919还需要解决美国联邦航空管理局(FAA)和欧洲航空安全局(EASA)的适航证问题。不过据北美君()了解,C919目前正在接受中国民航局的适航审定,同时将作为中欧双边适航谈判的一部分。美国彭博社称,中国计划年内与美国和欧盟达成新适航协议。
令人振奋的好消息可不止大飞机、大船!
还有下面这项重大成就,也震动世界!
?全球首台超越早期经典计算机的光量子计算机在中国诞生。
用英国《新科学家》杂志的话说,这意味着,中国“牢牢地在量子计算的世界地图上占据了一席之地”。
紧随其后,印度媒体盛赞中国尖端科技水平
光量子计算机的意义到底有多重要?美国科技网站TELEGIZ称,这台光量子计算机运算速度之快“难以置信”,比它的国际同行要快24000倍。它的运算能力将有望超过目前的超级计算机。
中国的这项科技成果得到了国际媒体的盛赞,就连一向视中国技术发展为“威胁”的印度媒体,也在报道首台光量子计算机时不吝赞美之辞。
“中国科学家让计算机技术实现了‘量子跃进’。”《印度时报》网站称。
印度《国际商业时报》网站则评价说:“中国制造的世界首台光量子计算机,这将令国际同行感到羞愧。”
接着,非洲网友盼中国大飞机尽快出口
相比媒体较为细致专业的分析,各国网友们对“中国制造”的评价则更直接、感性。
在社交网络上,从中国大飞机到光量子计算机,这些刚出炉的“科技新品”令很多外国网友眼界大开。
“这看起来非常具有科技感,有希望带来很多突破。”美国网友大卫·布莱特这样评价中国光量子计算机。
一位印度网友补充道:“这是真正的科技。”
还有一些网友迫不及待地希望看到这些技术被投入到实际应用:
而对于中国国产大飞机,非洲网友表现出超乎寻常的热情,一名塞拉利昂网友在脸书上连发三条留言,他兴奋地写道:“这是好消息”、“非洲肯定会来买的”,等等。
最后,美国人忧心“中国科技水平将赶超美国”
在对各国网友的评论进行梳理中,我们也注意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相比其他国家的网友,美国网友似乎更“在意”中美之间科技水平的较量。
“伙计,在发明的赛场上,中国人总是占得先机。”美国网友克拉拉·梅肖在脸书上感叹到:“他们的发明似乎停不下来。”一些美国网友似乎已经感到了压力。
但更多美国人则将矛头指向了本国政府:“看吧,只有当你的政府尊重科学的时候,你们才会得到这些(科研成果)。”
这些似有所指的话,让人不禁联想起上个月美国科学家举行的“科学游行(March for Science)”,他们走上街头,就特朗普政府对待科研的态度表达抗议。
事实上,在美国知名的问答平台Quora,有关中国科技水平是否赶超美国的热议早已开始。“为什么在结合量子计算与人工智能的领域,中国走在世界前列?”有人这样问道。
一位网友给出的回答颇耐人寻味:“因为美国人都忙着开派对呀。”他随后解释到,这并不是开玩笑,尽管美国仍拥有资源、经验和人才,但却似乎失去了发展科技的意愿。
将中美各自的科技发展阶段比作“青年与暮年”,或许,这样的对比主要来自主观感受,但却很难不让人联想起在中国社交媒体上广为传播的画面。从天宫一号到天舟一号的发射现场,中国航天人的年轻面孔让无数网友感叹:“原来他们都这么年轻。”
而另一位网友在Quora上谈到中美科技对比时,引用了美国前能源部长朱棣文曾经说过的一番话:美国在科技创新领域不能懈怠,因为雄心勃勃的中国会轻易赶超。“朱棣文的预言正在变成现实。”他写道
非常不错....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