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的合作加竞争的政策无法改变中国
从尼克松时代开始,美国就实施的对华接触加防范,合作加竞争的政策,改变中国了么?过去几年看到中国更加强势,美国的接触手法是否动摇?30年前就开始常驻中国的麦肯锡全球研究所主任华强森(Jonathan Woetzel)打比方道,中国就像一个正在成长中的青少年,有时候可能做些在成人看来奇怪的事情,但美国更有力、更开放的对华接触,加强对话,对双方都有好处。
美 国保尔森研究所主任戴青丽(Deborah Lehr)认为,习近平(专题)是一个变革者(game changer),他正在由内到外地改变中国,各项改革齐头并进会是很大的挑战,同时也调整着外交和军事政策,尤其是中国企业走向世界时,其利益也更加全 球化。她指出,美国从尼克松时代起就实施的中国政策没有根本性的变化,中国是一个非常不同的国家,在习领导下的中国会是更不同的地方,美国政策也应适时调 整。
战略与国际研究中心副总裁、亚洲问题专家格林(Michael Green)称,美国在乎中国在南海(专题)和东海的行为,是因为这关乎亚洲的秩序,第一岛链从二战结束以来就没受过挑战,中国现在想逐渐建立在那里的主导,确实 存在事故和冲突的风险。美国的答案不应是后退,而应帮助日菲增强能力,让他们感到更安全,同时向北京展示:美国想要更好的对华关系,但不容忍自己的传统盟 友、朋友受胁迫。
对于美中会否陷入“修昔底德陷阱”,格林认为,不会那么担心,因为就像奥巴马说的,中美都获得成功对彼此利害攸关,从尼克松以来的这个基本主题没有改变。改变的是,中国外交政策不再是“韬光养晦”,而是相当有雄心。今后五到十年内,美国将不得不与中国竞争。
进入大选年的美国政坛,候选人鞭笞中国成风。下届美国总统应如何对待中国?
曾 任美国副助理贸易代表、与中国主谈知识产权的戴青丽指出,美国在中国加入世贸组织后就没与中国进行认真的贸易谈判了,现在候选人都打反自由贸易牌,但实际 上中美都从世贸组织中受益。美国应当利用“跨太平洋伙伴协定”和“双边投资协定”作为杠杆,促使中国继续改革开放。她说:“不管我们喜不喜欢,我们确实在 中国的成功上有重大利害关系。”
居住北京已近十年的美国网络专栏作者利明彰(Bill Bishop)称,到明年秋天中共19大之前,如果中国加快经济改革,会令人惊讶。中国现在并没有朝着美国希望的方向改变,所以美国现在应当对中国何去何 从进行根本性的评估。中国有可能是“战略竞争者”,所以包括对中国来美投资,要加强对美国国家安全意涵的审查。
华强森则认为,中国的变化将是一 个非常长期的过程,中国政府也并非那么咄咄逼人,因为中国正在成长和转型之中,政府不得不应对民众的诉求,很多行为是事务性的。美国的政策应当是继续鼓励 中国保持市场开放,鼓励有效的私营领域发展,鼓励个体权益受到尊重和保护。这是美国对华政策的基石,应当继续。
戴青丽表示,对于一个正在成 长的青少年,讲明规则很重要。中国领导人要想成功推进其议程,就支付不起与美国大打出手,所以美国其实还是有很多可用的杠杆。包括在贸易问题上不仅利用 WTO的机制,也通过双边谈判机制解决美方的关切。她强调,越多的美中经贸关系将两国带到一起,就越难产生冲突,也就越有动机去解决问题。
尽 管这些专家说起中国都头头是道,但问起中国的“可知性”,他们又都谦虚起来。利明彰认为,中国是如此复杂,美国的中国专家时有谬误观察。戴青丽说,中国如 此不同,很难有人敢自称中国专家。华强森说,要想对中国有更真切的观察,就要亲身到中国长期居住,即便如此,相比较于有几千年基因的中国人,外人还是很难 像中国人那样思考问题并作出反应
请继续努力!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