昂山素季胜选 北京的平静姿态背后是什么
缅甸大选落下帷幕,做了近三十年反对派领袖的昂山素季终于赢得了大选胜利,这也意味着缅甸即将迎来再一次“变天”。一个国家的政权更迭总免不了带来外界对其外交动向的猜测,而具体到缅甸,这个东南亚国家与其北方邻国中国的关系在最近一年更显得扑朔迷离。2015年起始,缅甸因缅北战事和越境落入中国云南的数发炮弹而猛然间在中国受到广泛关注,而缅甸与中国的关系在过去的一年里频现变数,这次大选再次将悬念推到了新一个高潮。
从官方层面来看,中国对缅甸大选态度平静,甚至连有关评论也有些例行公事的味道。中国外交部亚洲事务特使孙国祥率领中国观察团应邀担任了缅甸大选观察员,大选结束后,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洪磊在记者会上称,中方对缅甸大选的如期举行“表示欢迎”。洪磊表示,“作为友好邻邦,中方支持缅甸依法推进大选后各项政治议程,实现国家稳定和长期发展。”同时他提出,中国愿意持续为缅甸大选工作提供积极协助。
但是,只要了解中缅两国过去几个月里经过的种种摩擦和相互试探,就不可能认为缅甸大选对中国而言只是一次邻国的例行政治换届。自2015年初缅政府军炮弹两次落入中国云南省境起,中国与缅甸政府的关系迅速转冷,缅甸政府军更连续发起对缅北果敢地区的攻击,丝毫不顾忌中国的态度。2015年6月2日,中方史无前例地宣布在中缅边境举行“无限期陆空联合演习”,缅甸总统发言人随即发表声明,强调缅甸从来不惧怕和接受他国的压力。至此,缅甸登盛政府不把中国放在眼里的趋势日益明显,而缅甸军方与北京持续数十年的紧密关系,也开始成为一个频频遭遇质疑的问题。
今年6月昂山素季访华时受到习近平的接见
自昂山素季6月历史性地受邀访华以来,北京在对缅外交风向上的转变极为明显,而到大选前后,北京的动作则多少让外界读出几分气定神闲的味道。10月14日,中国驻东盟大使徐步在缅甸内比都会见缅甸副外长丹觉,只字未提大选风向,而缅甸民盟委员温滕则在大选结束后第一时间表态,民盟对中国没有负面看法,“邻居是不可以选择的,与邻居相处必须选择友好,否则双方都不会获益”。
很显然,对于缅甸“变天”,中国不但有两手准备,而且也已经与缅甸方面达成了一定共识。作为缅甸民主化运动的当然主力,昂山素季和民盟在政治立场上都属于典型的亲西方派,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在缅甸大选获得初步结果以后,抢先警告昂山素季莫投入美国怀抱,也是看到这一点后作出的典型反应。然而,在今天的国际政治当中,仅仅依靠简单的“站队”思维早已行不通,而昂山素季时代的中缅关系将走向何方,仍然需要放在具体制约条件和挑战之中来考虑。
一个普遍共识是,考虑到中缅关系对缅甸的重要性,无论内比都最终何人上台,都不可能对中缅关系发生质的影响,中国目前是缅甸第一大贸易伙伴,更是缅甸不能不加以重视的北方强大邻国,在这种情况下,认为缅甸新任领导人会因意识形态和地缘政治阵营等因素而背弃中国,无论如何都是一种不切实际的臆测。
而从选前昂山素季的表现来看,这位理论上的“亲西方派”甚至有可能会比获军方支持的吴登盛更为保守。一个典型的例子是中缅密松大坝,这项规模宏大的水利工程2006年签订合同,原计划2017年竣工,但却因遭遇缅甸当地人抗议而在2011年被吴登盛叫停,此事也成为吴登盛上台后的第一个主要举措。然而,昂山素季在密松大坝问题上始终保持沉默。选前在访问缅北密支那时,昂山素季被当地克钦族民众当面询问对密松大坝的看法,这位反对派领导人仍然坚持用“不清楚合同具体细节”回避了问题。激烈反对密松大坝的克钦族人对昂山素季的拒绝表态颇感失望,但昂山素季不肯表态的背后,显然担忧的是一旦表态可能诱发北京的负面反应。
更深层次来说,民盟与缅甸军方的冷淡关系仍然是昂山素季必须处理的首要问题,未来缅甸国内的政治走向又很有可能难以平顺过渡,在这种情况下,民盟需要的显然是作为朋友和伙伴的中国,而非变成敌手和麻烦的中国。无论缅北局势、缅甸国际处境抑或缅甸经济发展,中国在缅甸都仍大有可为,对在国内政界少有盟友和依靠的昂山素季而言,吴登盛所执行过的平衡外交政策不但必须继承,而且恐怕还需重新考虑其平衡支点。由此反观北京在此事上的波澜不惊,或许正是胸有成竹的一种外在反映。
昂山素季拜军方码头 北京看缅甸只剩顾望
缅甸“全国民主同盟”的党魁昂山素季虽然大选胜券在握,但她在11月11日还是专门致信军方首脑敏昂莱将军,表示民盟即便胜选也不会寻求反攻倒算,更努力寻机和这位缅军要人会晤。当昂山素季面对此前的仇家仍不得不低头时,正如外界所预料的那样,“吴登盛当选总统,昂山素季领导的民盟将成为第一大党,军队继续执政”的局面正在逐渐变得清晰。
昂山素季赢得大选,但她难以改变“大缅族主义”
在这个时候,对内比都和仰光保持平静的北京,仅仅只有 “作为友好邻邦,中方支持缅甸依法推进大选后各项政治议程,实现国家稳定和长期发展”,和“中国愿意持续为缅甸大选工作提供积极协助”的说辞。在同日缅北以佤邦为首的11家民地武要求中国介入时,北京更对此不置一字。无论是仰光的风云,还是缅北山大王们的呼声,中国竟也只剩下平静的观望而已,这恐怕正是中国在缅甸影响力的实质。
不可否认,就字面意义上而言,昂山素季的胜选的确意味着缅甸在“民主化”上的进展,但是一个国家的政治民主化进程归根到底是由这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社会结构和传统政治文化等内因所决定的。在目前及今后一段时间内,军人仍有能力继续主导缅甸政局,民盟的影响力已在下降,少数民族团体的地位和作用在短暂爬升之后并不能对这两大势力形成干预。就这一点,与缅军有接触的美国清楚,仅仅只能押宝民盟的北京也同样理解。
的确,昂山素季领导的民盟在军政府长期打压后终于可以高举孔雀旗昂首挺胸。但25年的压制让原先以学生运动为中心,席卷缅甸工农兵学商各界的民盟及其运动早就元气大伤。缅甸的客观生态决定了这个国家纵然遭遇制裁,也难以改变军方掌控,边境各自为政的局面。
以美国、欧盟和日本为代表的西方国家充其量只能给予口头谴责和经济制裁,伴随着2012年后吴登盛亲自与美国接触,西方将其推为2012年度百大思想人物,伴随着时任美国国务卿的希拉里竟首先称赞缅甸总统吴登盛及其同僚“让缅甸走上了一条历史性的道路”,这就意味着缅甸军方和美国的妥协已经形成。当缅甸军方在2015年8月扫荡执政党巩固与发展党总部,禁锢多名政府要人而不被美国指责时,这其中的关联更是不言而喻。
而就军政府当国的缅甸而言,即便巩发党下野,民盟上位,外界也不难发现这终究是一个“缅族”的党派借着“大缅族主义”控制国家大权的状况。从本次大选的选民构成来看,缅族和缅甸其他少数民资的人口并不对等,对于军方宣扬缅族权利的说辞,同为缅族的民盟党员出于民族主义自然也会点头如捣蒜。当昂山素季在2015年早些时候前往果敢附近,为死于混战的缅军献花时,即便“民主”若她,也难以逃脱“大缅族主义”的网罗。而这也就成了昂山素季当下必须联络军方的缘由。
就昂山素季本人来说,她作为长期在缅甸各大势力中闪转腾挪的角色,深知“邻居无法选择”的道理。更在密松水电站等问题上罕见的为中国辩护过,这种并非为民粹所裹挟的态度就决定了和吴登盛、敏昂莱相比,昂山素季恐怕倒会与中国维持务实友好关系。但遗憾的是,中国对于缅甸核心的影响力恐怕是有限的。
自上世纪60年代“输出革命”的时代开始,中国在缅北有渗透,却在上、下缅甸的缅族核心地带遭遇顿挫。这与缅甸军政府“大缅族主义”的尊大有关,也和中国在“干预他国”这一问题上困于意识形态而特意“不得要领”。因此中国虽然早就预见民盟获得压倒性选票成为缅甸第一政党没有悬念:习近平会见昂山素季正是基于这一判断。但这并不意味着中国还可以干预缅甸政局,中国倘能深入至此,恐怕也就不会在包括密松电站在内的问题上受制于人。
而在这个时候,几乎在缅北丛林里烂掉的缅北“民地武” 联盟正像上半年一样跳了出来。克伦、克钦、佤邦各派继续5月“邦康峰会”后的精神,寻求外国调停,尤其是中国介入,以此达到在缅甸八省八邦之外建制自为的目的。这对于甚为忌讳“干涉他国内政”的北京来说就就成了一种更难开口的细节。很显然,中国不希望自己在领土分裂的问题上为自己造成双重标准,这就更让他虽然可以在桌子下介入缅甸,但终究不能公然撕破脸皮。
于是,就在中国官媒《环球时报》在缅甸大选获得初步结果以后,抢先警告昂山素季莫投入美国怀抱之际,尽管有些分析人士会觉得北京在此案上有理有据,大可令骠国的名流们畏威而怀德,更显出中国在此事上的波澜不惊。但实情恐怕就得大打折扣了。对于无力干预又不敢轻易干涉内比都的北京来说,他所剩的也只有继续观望一途 多多益善!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