盘点美国最具“性价比”大学
来源:外滩教育近期,美国著名杂志《华盛顿月刊》(WashingtonMonthly)公布了最新的美国大学排名。与我们所熟知的《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U.S. News& World Report)的排名不同,很多原本排名较后的大学在这份榜单里面都名列前茅,那么,到底这与众不同的背后到底有什么原因呢?
哪些大学最具“性价比”?
自2005年以来,《华盛顿月刊》每年公布一次全美大学排名。与传统U.S.News按照学校的名气以及录取难度排名的方法不同,《华盛顿月刊》的排名是基于其独特的理念——学校应该成为社会运转的引擎;应该成为学术和科研的先锋;应该成为服务社会的楷模。基于这一理念,《华盛顿月刊》设立了三个具体的排名标准,即它所认为的三种公益:致力于研究(research)、致力于服务(service)、促进社会流动性(socialmobility)。
研究(Research)
大学能否培养出有能力获得PhD学位,能够创造新技术以及推动经济发展和人类知识进步的人才?这一项主要考察的是一个学校的科研能力,即理论研究能力,主要是从一个机构的研究经费总额,学位授予数量以及本科生所获得博士学位数量等5个方面进行评价。
服务(Service)
大学有没有鼓励他们的学生通过参军或加入美国和平部队的方式来回报社会,或者至少让他们在学习之余打工所赚的钱来支持社会服务,而不是在大学里存在着的行尸走肉?顾名思义,这一项考察的是在校学生的社会活动参与度,评价标准主要包括:参与社会服务的学生人数,时间,参与的活动数量以及学校颁发有关于社区服务奖学金的情况。
社会流动性(Social mobility)
大学有没有制定合理的录取和毕业的标准,并且收费合理?这一项主要指的是学生阶层的变动,通俗点来说,就是大学生通过大学四年的学习为社会做出贡献,获取报酬提升自身的社会阶层,结果主要是通过毕业生毕业后的薪酬水平和社会地位来进行评价,可以说,这是大学生自身回报率的最佳体现。
毫无疑问的是,录取低收入家庭学生,帮助他们按时完成学业,维持较低的学费水平,并使他们毕业获得较好的工作,实现自身的价值,这些方面可以让某些高校在这份榜单里得到额外的加分。也正因如此,这种“另类” 的评价标准也使得这份榜单相比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更具有实用性——以更低的成本来获取更高的收益,有着较高的收益率和回报率。
正如新美国基金会教育政策项目负责人、《华盛顿月刊》全美大学排名特邀编委凯文·凯里所说,像《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这样的全美大学排名的问题在于,它们有些含糊不清、具有自我强化的性质——“谁都知道那是一所好学校,因为聪明人都去那里,而也是因为聪明人都去那里,所以那是一所好学校”,并且对那些不准备进精英大学的学生而言,这与他们得到的回报并无关系。
从2012年开始,《华盛顿月刊》的榜单还增设了“最佳回报”大学。这样一来,对与那些并不是来自美国精英家庭的孩子来说,这份榜单也显得似乎没那么高不可攀。
毕竟倾向于选择富裕的精英家庭孩子,尤其是那些身负巨额捐款的孩子的所谓的精英大学,一直是美国高等教育中受人诟病的短板。
就连美国总理奥巴马对于《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榜单也曾公开表示:“我们想做的是根据哪所大学能带来最大价值来排名,这样学生和纳税人就能得到更多回报。”这无疑是给《华盛顿月刊》的“另类”以更多的鼓励。
当然,对于美国大学择校这件事,每个孩子和家长的口味可以说是众口难调。针对这种情况,网上也出现了个性化定制高校排名的网站,该网站利用算法,基于众多美国大学排名系统的不同侧重点,根据名气、国际影响力、增值空间、社会影响力、回报率等等做出专属于个人的排名。
也许之所以会有那么多不同的美国大学排名,也是因为大家都想对大学的教育“价值”这个问题有一个终极答案,但事实上即使是再权威的排名也终究只是为大学的价值增加更多的内容和层次,对于学生来说,要做出这个人生最昂贵、最具有前景也是最有价值的决定,还是要看自己最终的需求和能力。
《华盛顿月刊》榜单中排名前三十的大学
1、加州大学圣地亚哥分校
2、加州大学河滨分校
3、德州农工大学
4、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
5、斯坦福大学
6、加州大学洛杉矶分校
7、华盛顿大学(西雅图)
8、哈佛大学
9、乔治亚理工学院
10、德州大学艾尔帕索分校
11、北卡罗来纳大学教堂山分校
12、凯斯西储大学
13、密歇根大学安娜堡分校
14、加州大学圣芭芭拉分校
15、麻省理工学院
16、加州大学戴维斯分校
17、佛罗里达国际大学
18、俄亥俄州立大学
19、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分校
20、印第安纳州立大学
21、杨百翰大学
22、佛罗里达大学
23、圣母大学
24、德州大学奥斯丁分校
25、范德堡大学
26、普林斯顿大学
27、伊利诺伊大学香槟分校
28、弗吉尼亚州立理工学院
29、明尼苏达大学双城分校
30、莱斯大学
顶你一下,好贴要顶! 无济于事 无济于事 无稽之谈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