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军若真的进南海岛礁“12海里” 中国能怎么办
据《金融时报》等多家媒体反映,美国国防部的匿名官员透露,美国海军预计将在2周内进入中国最近在南海实施建设工程的岛礁的12海里以内,并声称此项行动或即将得到白宫的授权。需要指出的是,此类消息已非头一次被炒作。早在今年5月上旬,就有美国媒体透信,“美国国防部长卡特已经要求他的部下考虑介入南海的选项,其中就包括派遣军舰和侦察机进入到中国宣称拥有主权的岛礁12海里以内范围。”
对此,白宫发言人乔什?欧内斯特8日在例行记者会上并未直接证实有关报道,但是他表示,“美国军舰进入有争议岛礁12海里内的这一行动不是挑衅行为”。迄今未止,其他美国官员也没有正面回应此类消息的真假,不过据称美国国防部一直在向白宫争取该行动的授权,而美国主管亚太事务的助理国防部长施大伟9月17日在美国国会参议院军事委员会9月17日举行的听证会上表示,“美军未来会考虑进入12海里的有关做法”。
目前,我们无法确认美国是否就会这么做,只能说可能性很大,这类消息或是媒体误读,或是烟幕弹,或是政策试探。然而,本着底线思维和防患于未然的考虑,中国还是应该做好应对“美军进中国控制的岛礁内12海里”的打算和准备。
就现场力量对比来看,在12海里的和平对抗方面中美各有海空优势。美军在南海的常驻力量只有LCS-3“沃思堡”号濒海战斗舰,该舰武力值并不高,然后就是一些不定期经过南海的过航船只,这些军舰通常战力强大,但南沙岛礁附近海域水文条件复杂,并不适合大型船只执行此类任务。况且,若美军通过临时部署的方式派遣其他力量执行该任务,也难以逃脱中国的监视,中国必然会相应增加在相关海域的力量存在。空中的形势则有较大不同:一方面,由于南沙岛礁上的机场还未建成,南沙岛礁又远离大陆腹地,离最近的西沙群岛也在600公里左右,中国海南岛附近的机场与美军嘉手纳机场相比有距离优势,但远不如美军在菲律宾等南海周边地区的机场距离近,一旦有事,中国飞机的驰援效率不如美国;另一方面,飞机飞越南沙岛礁的时间会很短,应对窗口期有限,除非中国有飞机恰好在附近空域进行巡航,否则远处空域或机场上的中国空中力量根本无法对此做出快速反应。
对于美国而言,海上进入与空中进入各有利弊。海上进入遭到中国船只近距离管制或阻扰的可能性很大,行动较为困难,但持续时间长,视觉冲击力和演出效果更好。空中进入容易实现且行动迅速,但滞空时间短,航行自由的宣示效果可能达不到预期;而且风险更高,因为中国军队在没有空中力量进行驱离的情况下,只能依靠附近海域的舰船进行应对,手段相对有限,语音警告无效外,就得用舰炮和导弹进行示警了。
为了应对美军可能的进入,中国应加强对南沙岛礁及其附近海空域的日常巡航和管控,适当增加现场的力量部署,严密监视美军海空兵力的动向,并视情采取针对性因应措施。
如果美军军舰或飞机真的进来了,中国的现场反应也应视情况而定。若美国舰机只是偷偷的来,或打擦边球式的快进快出,没有其他挑衅性动作,那么斗争的重点实际上在舆论及外交上,中国力量的主要任务是进行监视取证,现场以警告威慑为主;若美国舰机大张旗鼓的逼近相关海域,中国应采取音频警告、航向管制、紧贴外逼甚至是警告射击等强制性措施进行驱离,并根据美方的反应采取进一步行动。只是,既然是航行自由宣示,第一种进入方式是象征性的,显得美方信心底气不足,观众效果也不会好,这有违美军行动的初衷,意义不大,因此,美军采取第二种方式进入的可能性更大。
在此过程中,可以确定的是,无论是美国的进入还是中国的反进入,都会非常克制,因为双方都不希望因此导致对抗升级。这样,只要双方一线官兵处置较为专业,倒也不至于擦枪走火。问题是,双方军事力量在保持克制的同时,还得向对方及世界展示坚强决心和意志,这就使得局势的掌控变得非常困难。鉴于中美南海摩擦已经演变成一场涉及双方权力、规则和荣誉在内的综合博弈,中美都很难做让步,美军进入南沙岛礁12海里势必引发中美南海对抗的升级。
退一步讲,即便美军成功在中国来不及有实质反应的情况下就成功完成了所谓的航行自由宣示行动,后面的结果也绝非美国所愿。美军的此类行动必然会刺激中国强化在南沙岛礁及其附近海域的力量部署,加强对美军舰机的反制,由此双方可能会在南海进行长期的军事对峙。
另一大很可能的后果是中国会加快扩建岛礁的军事部署,而这是美国非常不愿意看到的。本来,中国在岛礁军事化的问题上非常克制,在岛礁的支持民生、提供国际公共品和军事防御三大职能上,军事防御工程的建设已经排在了其他职能之后。6月底,中方宣布完成陆域吹填,并向外界透露,“下一步将逐步建设主要用于公益目的的设施,包括综合性灯塔、海上应急救捞设施、气象观测站、海洋科研中心以及医疗和急救设施等”。
进入南沙岛礁12海里对美军而言可能不是太难,关键问题是进行此行动后美国在南海的境况将只会比目前更差而不是相反。设若进入事件果真发生,眼下的中国无论如何都不太可能让美国轻易从该事件抽身或“解套”。
謝謝,希望再接再厉.....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