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人几乎全包近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
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来自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教授安格斯·迪顿(Angus Deaton)获得2015年诺贝尔经济学奖,以表彰其在“消费、贫穷和福利”领域的突出贡献。获奖
安格斯·迪顿出生于1945年10月19日,微观经济学家,曾就读于爱丁堡Fettes学院,并在剑桥大学获得其学士、硕士和博士学位。因为与JohnMuellbauer共同开发的近理想需求体系而为众人所知。他的主要著作包括:《经济学与消费者行为》,剑桥大学出版社;《了解消费》,牛津大学 Clarendon出版社;《家庭调查分析:发展政策的微观经济方法》,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出版社;《伟大的印度贫困辩论》。
迪顿曾是英国布里斯托尔大学的经济学教授,1983年转到普林斯顿大学。目前,他是普林斯顿大学(德怀特·D·艾森豪威尔)Dwight D.Eisenhower国际事务教授,伍德罗·威尔森学院与经济系经济学与国际事务教授。此前,他曾在剑桥大学和布里斯托尔大学任教。
据普林斯顿大学个人官网的介绍,迪顿具有英国、美国双重国籍,主要研究领域为富国和穷国的健康决定因素,以及包括印度在内的世界各国贫困度衡量。他也对家庭调查分析保持长期兴趣。
在斯德哥尔摩的发布会上,诺贝尔奖评委会主席托雷·埃林森这样陈述安格斯-迪顿的成就:科学界常常需要直面这样的问题:没有细节的信息,我们能够理解较大规模的现象吗?在经济学领域,我们曾经希望这个答案是肯定的,但是今天,因为有安格斯·迪顿教授和他的团队,我们不仅能够了解到这种方法有多么局限,而且还得到了更为细致的数据和技巧,能使我们做得更好。
有分析称,诺贝尔经济学奖广受关注的原因之一,在于人们视其为当前经济发展风向标的意义。今年的诺贝尔奖抛弃了艰深的理论,选择的是通过实证方法研究消费的经济学家,这也许是在提醒人们,在目前全球市场振兴乏力的状态下,经济学的研究更应该贴近普通人的生活。
复旦大学经济学院副院长孙立坚认为,此次诺奖评委会将奖项授予迪顿一个人,可以很明显地看出迪顿的实验经济学理论对于现实世界的影响之重要,以及诺奖评委会的立场——更加看重经济学理论对于解决现实问题的作用。
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多来自美国
值得注意的是,近十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绝大多数都来自美国。
2014年,法国经济学家让·提诺尔一人独享了诺贝尔经济学奖。瑞典皇家科学院给出的颁奖理由是:自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兼并同业联盟和垄断监管越来越重要,欧盟单一市场的崛起也让这一研究领域意义更为重大。提诺尔恰是在这一领域做出了卓越的贡献。
2013年,美国经济学家尤金·法马、拉尔斯·彼得·汉森和罗伯特·席勒,他们因对资产价格的实证分析取得显著成就而获此殊荣。评选委员会指出,他们的研究成果奠定了人们目前对资产价格理解的基础,资产价格一方面依赖波动风险和风险态度,另一方面也与行为偏差和市场摩擦相关。
2012年,美国经济学家阿尔文·罗思和劳埃德·沙普利,以表彰他们在“稳定匹配理论和市场设计实践”上所作的贡献。沙普利采用了所谓的合作博弈理论并比较了不同的匹配方法。其研究重点是如何使双方不愿打破当前的匹配状态,以保持匹配的稳定性。罗思的贡献在于,他发现沙普利的理论能够阐明一些重要市场是如何在实践中运作的。通过一系列研究,他发现“稳定”是理解特定市场机制成功的关键因素。
2011年,美国普林斯顿大学的克里斯托弗·西姆斯以及纽约大学的托马斯·萨金特。西姆斯的贡献主要集中于对时间序列计量经济学和应用宏观经济学领域的研究方面。他研究短期经济政策的作用,反映出对宏观政策效果的关注。而萨金特作为理性预期学派的领袖人物,在宏观经济模型中预期的作用、动态经济理论与时间序列分析的关系等研究领域颇有建树。
2010年,美国经济学家彼得·戴蒙德和戴尔·莫滕森,以及具有英国和塞浦路斯双重国籍的经济学家克里斯托弗·皮萨里季斯这一奖项。这三名经济学家凭借对“经济政策如何影响失业率”理论的进一步分析,摘得2010年诺贝尔经济学奖桂冠。三人的理论可以解释许多经济现象,包括“为何在存在很多职位空缺的时候,仍有众多人失业”。三人建立的经济模型还有助于人们理解“规章制度和经济政策如何影响失业率、职位空缺和工资”。
2009年,美国经济学家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和奥利弗·威廉森。奥斯特罗姆因为“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分析、特别是对公共资源管理的分析”获奖,威廉森则因为“在经济管理方面的分析、特别是对公司边界问题的分析”获奖。埃莉诺·奥斯特罗姆和奥利弗·威廉森的研究证明了经济分析可用于解释大多数社会组织形式。奥斯特罗姆的研究揭示了使用者组织是如何有效管理公共资源的。威廉森的研究则发展了有关公司作为一些架构安排解决利益冲突的理论。
2008年,美国经济学家保罗·克鲁格曼。克鲁格曼整合了此前经济学界在国际贸易和地理经济学方面的研究,在自由贸易、全球化以及 推动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动因方面形成了一套理论。他的新理论能够帮助解释自由贸易和全球化对世界经济产生什么样的影响以及世界范围内城市化进程的驱动力等一系列重要问题。
2007年,美国经济学家莱昂尼德·赫维奇、埃里克·马斯金和罗杰·迈尔森。他们在创立和发展“机制设计理论”方面作出了贡献。 “机制设计理论”最早由赫维奇提出,马斯金和迈尔森则进一步发展了这一理论。这一理论有助于经济学家、各国政府和企业识别在哪些情况下市场机制有效,哪些 情况下市场机制无效。
2006年,美国经济学家埃德蒙·费尔普斯。费尔普斯在上个世纪60年代后期对当时盛行的“菲利普斯曲线”理论提出了挑战。费尔普斯指出,通货膨胀不仅与失业有关,也与企业和雇员对价格和工资增长的预期有关。他的研究加深了人们对于通货膨胀和失业预期关系的理解,对经济学理论和宏观 经济政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
2005年,有以色列和美国双重国籍的罗伯特·奥曼和美国人托马斯·谢林。这两位经济学家通过博弈理论分析增加了世人对合作与冲突 的理解。他们的理论目前被广泛应用在解释社会中不同性质的冲突、贸易纠纷、价格之争以及寻求长期合作的模式等经济学和其他社会科学领域
请继续努力! 不可思议 为什么不显示 别无选择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