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在文化夹缝中的华二代: 文化隔膜 种族隔膜
日前,一位华裔母亲在美国某华人社交平台上发帖咨询:为什么国外出生的子女很难沟通?她自己上世纪80年代移民美国,女儿出生在海外,虽然女儿中文听说问题不大,但读写相当困难,思想观念完全西化,信奉基督教,对于自己是中国人不太认同,和父母也完全谈不来。这位华裔母亲的烦恼并不是个例,有分析指出,华人新移民与子女之间普遍存在着双重代沟:长辈与子女间的代沟、文化冲突引发的隔阂摩擦。
摩擦起电,文化总互斥
据了解,生长在国外的华二代往往处在两种文化的撞击点上,一方面接受着西方学校的教育,一方面在家中又接受着父母中国文化及生活习惯的熏陶感染,身处两个世界碰撞交融的叠加地带。在家里,有文化和年代的隔膜;在外面,有文化和种族的隔膜。
加州选民教育与政府监督组织执行长冯志馥曾在回忆自己的移民成长故事时提到,30年前母亲总是早早就准备好荷包蛋,但在学校打开饭盒的一瞬间总会引来周围奇怪的目光,感受太多的尴尬。如今已了解母亲的良苦用心的她觉得,华人新移民普遍存在却最容易忽略的问题就是文化冲击与代沟。
据英国媒体日前报道,英国华二代往往大多不谙中文,对中华传统及文化也知之甚少,尽管自小在纯英式文化的染缸中长大,举止谈吐与英国人无异,但仍有很多侨二代在非华裔圈子内被“另眼相看”,甚至遭受歧视。
有分析称,有许多第二代中国移民,在华人外表和西方语境的双重塑造下,成长为黄色面孔、内心情感和行为方式却完全西化的“香蕉人”。一位自小接受美国教育的华裔女孩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到,华二代意味着你将不断游走在两个世界中,你将永远被夹在两者之间,却永远不完全属于任何一边。
追本溯源,摩擦缘何来
密歇根州立大学的学者们曾做过一项研究,研究结果称,华裔后代学生与他们的同学相比,显得更为焦虑和抑郁。
华二代面临的困扰,从侧面反映出移民在国外生活完全剥离其祖籍国的文化是不可能的,肤色总是会被当作最直接的文化标签。对比华裔第一代移民,华二代在融入当地社会中有着语言和更加了解当地文化的优势,却缺少如父母那般对中西两种文化的吸收与融合。
分析指出,在异国文化中成长起来的华人子女,对异国的价值观念具有天然的认同,一整套西式教育理念在华二代心中生根发芽,却又总是背负着身份认同困惑。带有中国色彩的华人家长,面对已经去中国化的子女,就开始产生文化上的碰撞,许多华裔子女便以反叛来逃避文化夹缝中的生活。
美国畅销书作家瓦尔德曼认为:15岁到24岁之间的亚裔美国女孩拥有高于平均水平的自杀率,与这些移民家庭的严厉家教关系紧密。在教育问题上,中西文化间的碰撞既难为了家长,也苦了孩子。
意大利媒体曾刊文指出,在西方社会,很多华裔后代已经无法接纳中国式的家庭教育,这是华人社会普遍存在的问题。对宽松的西式教育放不了心,而严厉的中式家庭教育又会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华人家长面对子女的教育问题,就像走进了“围城”一般。
消弭忧患,中西共融通
有分析指出,华裔后代大多完全西化、本土化,却总是会在与当地人的交流碰撞中,发现自己的华人血脉永远流淌在血管之中。这个时候,他们就会意识到需要找到自己的根,需要从自己的文化、传统中汲取精神力量及思想武器来保护自己。只有将中国文化、传统内化于心,才能更好地安身立命。
据报道,寻求文化认同的渴望,使许多华二代在成年时开始满怀热情地学起中文来,大学里开设中文班,成员最多的往往就是“香蕉人”。许多华裔青少年开始在课余时间学习书法、刺绣、武术、古琴及茶道,并抓住各种机会向他人展示自己特有的才艺。
为了避免自己的孩子成为“外黄内白”的“香蕉人”,一些华人家长致力于在言传身教中树立起子女的文化认同。据悉,一些华裔新移民开始带领孩子参加“寻根夏令营”,利用假期时间回到故土,感受纯正而又底蕴深厚的中国文化。有些家长还会选择将子女送回中国接受传统的小学及中学教育,直到大学再把子女接回国外。
专家呼吁,华裔家长可以采用柔性方式,助侨二代在融入当地和保持自己的文化传统间找到平衡,让侨二代成为优秀的侨界新生力量。有美籍华裔家长这样讲,我的孩子学习中华文化、学讲汉语,是我给他们的一把钥匙。有一天,当他们自己有了欲望要进入中国文化时,他们的钥匙可以开启那个世界。
来源: 人民日报海外版
生活在文化夹缝中的华二代: 文化隔膜 种族隔膜 好帖,鉴定完毕! 左右为难 不可思议 难于置信 无可奈何 自讨苦吃
页: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