绫儿 发表于 2014-12-10 11:42:41

如今中国的大学制度埋没无数青年,到国外留学是不错选择

张五常教授:

  我收到由高岩副所长转给我你送的书《经济解释2014合订本》,而且还有你的亲笔签名,更是珍贵。非常感谢。

  这四本书我原来就有。我对其中的第一本《科学说需求》还仔细读过。我感觉这是一本严格应用逻辑的经典型的书。到处都有逻辑的影子。这正是一般学者所缺少的思维方法。所以我读了之后感觉特别受益。

  这本书中第一章第四节“可能被事实推翻的重要性”。意思是检验理论要靠实践。

  我在《择优分配原理》一书中也发表过和你类似的看法:如果发现理论和实际不符,我并不就此推翻理论。因为理论是许多人实践证明过了的。可是如果我们反复检验,认为这个实践是真,那就要推翻旧理论,建立新理论。这种机会对一个科学家来讲,一辈子也碰不上一两次。

  但是检验真理的问题并不那么简单。在今年天则所召开的“经济学理论创新会”上有过争论。当时发言的有北大的陈平教授。我的发言是说:实践是发现理论的源泉。理论被发现之后要检验它是不是真理,不是继续去实践,而是用逻辑。所以辨别是否真理的最终方法是逻辑,而不是实践。要判明两个三角形是否相等,不是把它们重合一下这种实践的方法,而是要用几何学去证明。说明实践并不可靠,逻辑才是最后可靠的方法。

  经济学里实践和逻辑都要用。二者万一有矛盾,我相信还是逻辑才能做最后的判据。

  在这一节的以后部分,讨论了A导致B。和以此的推论。我有一个应用的例子。劳动创造价值。但是劳动并非价值创造的必要条件(如金融业),更非充分条件(如大跃进时的大练钢铁等)。所以这个理论不能成立。我设想“人尽其才,物尽其用”能够创造价值。而平等自由的交换使得人和物都能尽其用。所以交换创造价值。

  我想你一定非常忙。写一些简短的随想,并不希望你能回复。

  茅于轼上

  2014/11/20

  茅老师:

  虽然曾经受教于两位二十世纪的逻辑大师,我认为逻辑不需要学——从事实证科学的不需要。只要一个经济学者能看事客观,没有成见,纯为追求真理而学问,逻辑是不学自懂的。当然不要生得太蠢。但如果有成见,价值观强,那么逻辑怎样精通也帮不了多少。不要把自己的观点加上任何重量是李嘉图的传统,我早就学会了。

  您说得对,要建立新理论,一个科学家一辈子也碰不上一两次。或然率说,一百个经济学家的整生也不容易找到一个说过一句足以传世的话。然而,说难亟难,说易其实也甚易。如果一个学者能找到一条通道,一下子走进一个前人没有到过的好地方,那么不仅一句创新之语容易,数十甚至数百句也不难。

  一九六六年我构思佃农理论时,无端端地从第一天起就在合约结构与合约选择这两方面想。是一条前人没有尝试过的路,走进了自己的新天地,在旁拍手的人多,于是一路走下去,到今天足以传世的

  “新理论”——这里指有用场的新观点——屈指难算了。

  做学问要有新意是要碰巧的。故弄玄虚或巧立名目是蠢行为。我只为追求真理做学问。上苍的协助是让我遇到二十世纪的多位大师,奇怪地一律喜欢教我。要持之以恒地想,不断地追求。追求变化最重要,因为碰巧主要是靠变化多。当然要有好的求学环境与有启发力的师友——今天的中国,这二者被大学的制度弄坏了,浪费了无数天赋比我高的青年!

  张五常


找刺激 发表于 2014-12-10 19:26:32

顶你一下,好贴要顶!

CgfterHN 发表于 2015-1-2 11:02:57

好帖,鉴定完毕!

云锁雾楼 发表于 2015-6-12 02:16:29

如今中国的大学制度埋没无数青年,到国外留学是不错选择

夜魔女孩 发表于 2016-7-31 10:34:18

异想天开

迷失方向 发表于 2018-4-10 00:50:21

无济于事

无钱冇事 发表于 2023-3-17 10:29:33

匪夷所思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如今中国的大学制度埋没无数青年,到国外留学是不错选择